- 公司动态
油品门的思考
2013-02-04 09:50:59油品门的思考:
前几年,北京、上海等地实施成品油标准国Ⅲ升国Ⅳ时,成品油价格出现普涨。上海油品标准升级时,油价每升上涨了0.3元左右,北京油品标准升级至国Ⅳ时,油价每升上调了0.2元左右。按照卓创资讯粗略估算,三大油企升级国Ⅳ汽柴油的成本投入保守估计在500亿-600亿元,每升成本上升0.12-0.15元。化工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目前国内大范围实施油品标准提升的难点在于价格,如果油品升级的成本转嫁给市场,那么消费者则需要为成品油升级买单。
从当前不生产高质量油品的原因是因为国家标准不够,到第二天突然高调宣布明年起全面升级供应国Ⅳ标准油品,雾霾天气发酵出的中石化“油品门”,让消费者开始担心在国际原油价格涨价压力下,气体接头箱全面升级油品带来的成本上升,会否转嫁给消费者,并引发新一轮物价上涨。
中石化董事长针对北京雾霾天气表示,炼油企业是雾霾天气的直接责任者之一,现在炼油行业不是不能生产高质量油品,而是我国油品质量标准不够高。对此,舆论普遍质疑,作为国内*大炼油企业,将尾气排放对雾霾天气的影响,归结为国家标准过低是否有推脱责任之嫌。实际上,我国早在2011年年中就实施了汽油国Ⅳ标准,只不过给企业的过渡期“大限”是到2014年。面对舆论压力,2月1日,中石化“突然”宣布今年年底前有12家下属企业的提高脱硫装置将全部建成投产,明年起全面供应国Ⅳ标准油品。全国石油产品和润滑剂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员、中国环境科研院副研究员岳欣对记者表示,炼油企业不应该长时间以过渡期和成本提升为借口拖延升级油品。“此番炼油企业加快升级油品不是意外之举。”
-- 腾讯财经上一篇:避难硐室供电及环境监控系统下一篇:宽松政策刺激油价连涨七周